電磁波通信周邊小知識
發布時間:2020/04/23 15:21:16 發布者: 訪問次數:2065次
一、技術背景
1820年,Hans Oerstad 發現,電流流經導線時,會使導線附近的磁針發生偏轉。發現了電流流經導線時,導線周圍存在磁場效應與變化。1865年電磁波理論提出。1899年,馬可尼用他的儀器證明了電磁波確實可以遠距離傳輸——在英吉利海峽的彼岸接收到了他發射的電磁波信號!1901年,馬可尼再次將無線電信息成功地穿越大西洋(從英國到加拿大),1910年從愛爾蘭傳到了阿根廷。時間到了1969年,在這一年的7月人類首次成功在月球表面登陸,在整個登月過程中,阿波羅11號飛行器全程使用無線 電磁波與地面基地進行通信。十年后的1979年日本NTT部署了全球第一個通信標準的網絡(1G網絡),1G網絡把人說話的聲音疊加在無線電載波上,這種信號被稱為模擬信號。模擬信號只能傳輸一些小數據量的簡單信息。1991年進入2G時代,模擬信號被0和1組成的數字信號取代?;仡櫄v史我們發現電磁波通信技術在人類社會進程中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。
二、技術應用
無線電信號數字化后,使傳輸信息量出現明顯的提升,在商用市場中出現了空前的應用需求與產品缺口。正是在這種市場需求的背景下。我司推出了覆蓋多頻段,多功率等級的無線數傳模塊與電臺。其中頻段包含了169MHz、230 MHz、315 MHz、433 MHz、470 MHz、490 MHz、868 MHz、915 MHz以及2.4G頻段。其中功率等級有1 mW、5 mW、10 mW、20 mW、50 mW、100 mW、200 mW、500 mW、1000 mW、2000 mW、5000 mW。應用于無人機遙感、化工業數據檢測,自動化工業生產、智慧農業灌溉、智慧交通、智能家電、智慧消防、數控機床遙遙感、水利檢測感等各行各業,源源不斷的為國家的經濟建設提供動力輸出。
我司各頻段模塊對應默認發射功率表
注釋:以上所有對應發射功率都為該頻段該型號模塊默認最大發射功率,每個模塊都可以實現不同程度的功率回調。
三、技術特性
不同頻段與不同發射功率等級的數傳模塊都存在著不同的特性。低頻段電波繞射能力較強,高頻段電波穿透能力較強 ,頻率越高它的信號衰落越大,頻率越高波長越短穿透作用越強。(波粒二象性:波長越短,能量越大,穿透能力越強) 對于電磁波,高頻電波波長短繞射能力弱傳輸距離近。 無線電技術的原理在于,導體中電流強弱的改變會產生無線電波。利用這一現象,通過調制可將信息加載于無線電波之上。當電波通過空間傳播到達收信端,電波引起的電磁場變化又會在導體中產生電流。 通過解調將信息從電流變化中提取出來,就達到了信息傳遞的目的。頻率越高波長越短饒射(衍射效果)能力越弱,但穿透能力(不變方向)越強,信號穿透會損失很大能量,所以傳輸距離就可能越近,頻率越高在傳播過程的損耗越大。 但高頻信號本身攜帶的能量很高,具有很強的穿透能力,比如當無線電波頻率很高時,他會穿透電離層,不會在電離層形成反射。 頻率高帶寬就寬,帶寬變寬速率就快,速率快傳送的信息量就大, 頻率高的波適合直線傳播穿透能力比較強。相反低頻在應用時帶寬較窄,帶寬變窄速率就慢,速率慢傳送信息量就小。低頻波適合用于遠距離傳播,衍射能力比較強??垢蓴_能力與頻段的高低沒有直接關系,任何頻段都可以出現不同程度的同頻或者臨頻干擾。
在大量的測試和實際應用中我們總結出500Mhz以下頻段能更好的適用于遠距離傳輸和障礙物之間的傳輸。而高頻段如2.4GHz因為它的高帶寬特性,在應對較大信息量傳輸時有著相對的優勢。在相同頻點上我們需要增加傳輸距離與穩定性,最簡單直接的方法就是增加發射機功率或者接收機的接收靈敏度。
測試總結頻段使用場合
四、熱銷推薦
- 上一篇:Lora DTU功能介紹
- 下一篇:lora傳輸時間計算介紹